close

六月底走了趟宜蘭少觀,接觸到一群充滿生命力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那麼出色特別,

各有各的志向:有的要當魔術師、有的志願當舞蹈家、有的想把書唸好、有的想交女朋友。

看!他們跳舞時,多麼投入,每一個舞步都那麼有氣勢,

發言時孩子們都很靦腆,很難把他們跟那些違法行為聯想在一起,也許因為我們不是他們的父母,所以可以客觀的看待這些事件。

孩子與父母之間有太多的愛,而愛之深責之切,讓父母亂了方寸,

也讓孩子在無法得到認同之下與同儕做了一些不容於社會規範的事而造成困擾。

透過排列檢視找出問題的癥結,將家庭中親情的阻力轉化成助力,讓孩子可以真正回到孩子的位置上。

海寧格常說:「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孩子不會有問題,問題的發生都來自於父母」是的,排列中看見的正是如此。

有一個17歲的孩子長的清俊斯文,一點都不像是會使暴力的人,問他為什麼要打人,他只是說因為手癢

不是心情不好也不是受到欺負就是手癢。

排列中看到孩子承接父親的情緒,父親對母親有憤怒的情緒,沒有表現出來孩子代替父親這樣做,

當父親看著孩子的眼睛對孩子說:「你做得夠多了,你是我們的孩子,你是個好孩子,

我跟你媽之間的事情我們會自己解決,這跟你沒有關係,你可以好好的當個快樂的孩子」

這時孩子就可以放輕鬆了,孩子可以回到自己的位子做自己的事。

另一案例很特別的是,在外人看來像是一對男女朋友或是夫妻,帶著小女兒,男的高大壯碩、女的籤瘦柔弱。

原來是媽媽陪著大兒子及小女兒來.媽媽對老師說希望兒子全部都要改,不要一直像流氓一樣。

排列中看到,這個媽媽家族中有家暴的動力,媽媽兩任男友都會施暴,

這個兒子一直站在媽媽前面意圖保護媽媽,

而這個媽媽則軟弱的畏縮在兒子身邊,埋著頭不願去看所有發身的事,

看到這ㄧ幕我們都明白了

什麼兒子要像個流氓一樣,因為他必須壯大自己藉由這個外表及言行才能嚇阻別人來欺負媽媽?

老師試著鼓勵這位媽媽勇敢的像個大人一樣去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帶著愛告訴兒子:「媽媽會好好的活下來,你不用爲我擔心,你只是個孩子,你是小的我是大的」。

當媽媽願意站起來對兒子這樣說得時候,孩子才能真正回到他的位子,不再背負著拯救媽媽的使命。

另外有幾個個案都是父母離婚,父母之間沒有達到真正的和解,在內心依然對另一方生氣,

而孩子總是愛爸爸又愛媽媽,內心產生衝突,無所適從,就靠向同儕,跟著朋友一起玩,

甚至玩過頭而出了問題。

解決之道是父母必須真正的原諒對方(和解原諒並不等於認同對方,而是放下心中的憤怒)

並對孩子說他是你爸爸,我同意你愛你爸爸(媽媽),同時也愛媽媽(爸爸)。

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面前讚美對方的優點,並告訴孩子你跟爸爸(媽媽)一樣都有這樣的優點,(讚美越多越好),

例如:XX你跟爸爸(媽媽)一樣很喜歡幫助人----類似這樣的互動方式,可以讓孩子朝正向樣發展,

不論與父親或母親相處都不再有壓力(不要罵孩子像對方的缺點)

例:你就像你爸爸(媽媽)一樣不負責任----這樣的互動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遠離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孩子是來幫助父母學習的這些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祝福天下的父母.孩子     感謝 感謝  再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l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